gen10 nas linux,新的家庭服务器:MicroServer Gen10
我的上一代家庭服务器是一台技嘉的 GB-BXBT-2807。其实作为家庭服务器来说,它是个还行的选择,但是内部只能安装一块 2.5 寸 9.5mm 以下的 SATA 硬盘,而且只有一个 USB 3.0 和两个 USB 2.0 接口。我家的上传速率其实还是可以的,而随着我开始尝到私有云的甜头,我陆续增加了三块硬盘。然而因为它只有一个 USB 3.0 接口,所以最后我的家庭服务器变成了这个样子。看来,
我的上一代家庭服务器是一台技嘉的 GB-BXBT-2807。其实作为家庭服务器来说,它是个还行的选择,但是内部只能安装一块 2.5 寸 9.5mm 以下的 SATA 硬盘,而且只有一个 USB 3.0 和两个 USB 2.0 接口。
我家的上传速率其实还是可以的,而随着我开始尝到私有云的甜头,我陆续增加了三块硬盘。然而因为它只有一个 USB 3.0 接口,所以最后我的家庭服务器变成了这个样子。
看来,我需要一台真正的多盘位 NAS 服务器了。我一度考虑过以下方案:
搞个蜗牛星际。但是在 KK 家摸到真机以后,我对它的做工倍感失望。
买个迎广 MS04,自己从头攒一台 NAS 出来。但是这样的话,总支出大概不会跟买一台 Gen10 差太远,而且保修这个问题会变得比较复杂。
最终,我还是决定购买 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
可以说,这款主机对我来说,几乎是完美的:
4 盘位(虽然并不是热插拔)
低功耗(x3216 的 TDP 只有 15w)
主机本身是正常的 x86 PC,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各种主流 Linux 发行版
做工良好,可靠性强
有两个 PCI-E 插槽(分别为 x8 和 x1),未来升级万兆会很方便
接口丰富:四个 USB 3.0、两个 USB 2.0、两个千兆以太网口、两个全尺寸 DP 和一个 VGA
预装 8GB DDR4 ECC 内存
……
就这样,我以 2.8k CNY 的价格在美亚拿下了这玩意。其实我一开始考虑从德亚买的,只要 2.5k(当时),但是并不能直邮到中国。为了省事,我就直接在美亚买了。
安装
近两周以后,它抵达了我家。到手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拆开检查一下了。箱子中并没有太多的东西(主机、美标品字电源线和一堆小册子),不过对于它的目标用户来说大概够了吧。
顺便那条品字电源线用的是带接地的美标插头,这使得它并不能在新国标的插线板上使用。所以如果你家没有多余的品字电源线,别忘了单独买一条!
PSU 是台达的 flex 电源,宽电压,最大输出 200W;输出有 24pin x1、大 4P x1 和小 4P(软驱电源插头)x1。
接下来就要安装硬盘了。这玩意并没有独立的硬盘仓,所以你需要这样安装硬盘:
从硬盘仓顶部拧下来 4 颗螺丝
把这 4 颗螺丝拧到硬盘两侧最左面和最右面的孔位上
把硬盘正面朝右,稍微用力的推进硬盘仓。移除硬盘也是超级容易的(见硬盘仓左下角贴纸):
然后就开始安装系统 SSD 了。这玩意并没有 M.2 NVMe 插槽,但是在主板上提供了一个额外的 SATA 接口,所以我买了一块普通的 SATA SSD。
然而,Gen10 的 PSU 并没有多余的电源线,你能利用的只有那个小 4P 插头。所以你需要买这样的转接线:
我那个 Gamemax 机箱正好附送了一根这样的转接线,所以我就直接拿来用了。
至于 SSD 的固定……Gen10 上侧的那几个空位是给你固定笔记本光驱用的,所以你的 SSD 大概就只能这样放着。当然你可以再买个笔记本光驱位转硬盘位之类的东西,不过 NAS 这种东西本身也不需要经常挪动,再说 SSD 里面并没有活动的部件,所以我就无所谓了。
系统
我选用的是 Ubuntu 18.04 LTS。因为:
Ubuntu 是我熟悉的发行版系列
我拥有充分的控制能力
安装过程没什么坑,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随后,我通过 apt 安装了各种我需要的软件(nginx、Aria2、Transmission 等),写好 /etc/fstab 表,就大功告成了。
目前,我的硬盘使用情况如下:
硬盘
安装位置
用途
东芝 240G SSD(TR200)
顶部
系统盘
东芝 2T 监控盘(DT01ABA200V)
硬盘仓 1
一般文件存储
西数 4T 蓝盘(WD40EZRZ)
硬盘仓 2
BT/PT 下载
同时,我还有一块 2T 的东芝移动硬盘用于冷备份;我会定期将它连接到 Gen10 上,运行我的脚本来进行 rsync。
嗯,我觉得目前就足够了。等将来有需求的话,再考虑加硬盘吧。
系统运行
我之前的确考虑过 CPU 的问题,毕竟这玩意是焊在主板上的。但我的需求不高(就是存取文件和下载啥的,顺便开个 web 服务器),即使是看动画的话,解码都在客户端完成,所以也就 Gen10 了。
实测我的 CPU 负载一般可以控制在 1.0 以下;如果我真的需要算力,大概我就直接拿主力机器搞事了。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