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回收机制
.一、Java内存结构1、Java堆(Java Heap)2、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3、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4、方法区(Method Area)5、执行引擎二、垃圾回收机制1、概念2、不可达对象3、finalize方法一、Java内存结构1、Java堆(Java Heap)java堆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
.
一、Java内存结构
1、Java堆(Java Heap)
- java堆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
- 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这一点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的描述是: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
使用new的对象,定义数组
垃圾回收机制算法JVM参数调优,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
2、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
- java虚拟机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和线程相同。
- 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基本数据类型,局部变量(每个线程独立栈)
3、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
-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所发挥作用非常相似
- 它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
Java语言调用外部语言(C语言),方法使用native修饰(CAS实现)
安卓开发中:应用层java api调用底层C语言的JNI
4、方法区(Method Area)
- 方法区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 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 它有个别命叫Non-Heap(非堆)
类的信息、常量、静态—永久区full GC
5、执行引擎
- 虚拟机核心的组件就是执行引擎,它负责执行虚拟机的字节码,一般户先进行编译成机器码后执行
二、垃圾回收机制
1、概念
- 不定时去堆内存中清理不可达对象
- 不可达的对象并不会马上就会直接回收, 垃圾收集器在一个Java程序中的执行是自动的,不能强制执行,即使程序员能明确地判断出有一块内存已经无用了,是应该回收的,程序员也不能强制垃圾收集器回收该内存块
- 程序员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调用System.gc 方法来"建议"执行垃圾收集器,但其是否可以执行,什么时候执行却都是不可知的
- 这也是垃圾收集器的最主要的缺点。当然相对于它给程序员带来的巨大方便性而言,这个缺点是瑕不掩瑜的
垃圾回收机制:JVM不定时的回收不可达的对象(自动)
什么是不可达对象:对象没有被引用或者对象没有存活
垃圾收集系统是Java的核心,也是不可少的,Java有一套自己进行垃圾清理的机制,开发人员无需手动清理
2、不可达对象
public class App {
//什么是不可达对象:没有被继续引用(没有存活,没有被继续的使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此时对象还是可达的
object = null;//执行后,对象不可达,提示JVM回收
}
}
3、finalize方法
- finalize方法:垃圾回收机制之前,会进行执行的方法
public class App {
//什么是不可达对象:没有被继续引用(没有存活,没有被继续的使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 object = new App();//此时对象还是可达的
object = null;//执行后,对象不可达,提示JVM回收
System.gc();//提示给gc进行垃圾回收,误区:提示给JVM垃圾回收机制进行回收,但是不代表立即进行回收
//gc线程是守护线程,与主线程绑定在一起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垃圾回收机制之前,会进行执行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垃圾回收机制要开始执行我的方法了......");
}
}
三、堆内存的划分
- 在Java中,堆被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新生代 (Young)、老年代 (Old)
- 默认空间划分比例 -> 新生代:老年代 = 1:2
垃圾回收机制在新手代更频繁,老年代一般来说回收的次数比较少\
1、新生代
- 刚出生不久的对象,存放在新生代里面,存放不是经常使用的对象
- 新生代又划分成3个区域:eden、s0(from)、s1(to) -> (比例8:1:1)
- s0和s1主要负责用来复制、交换对象
a)晋升机制
- 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象首先分配在eden区
- 在新生代回收后,如果对象还存活,则进入s0或s1区,
- 之后每经过一次新生代回收,如果对象存活则它的年龄就加1
- 对象达到一定的年龄后,则进入老年代。
2、老年代
- 存放比较活跃的对象,经常被引用对象
- 一般很少会被垃圾回收,除非内存满的情况
四、对象是否存活判断
1、引用计数法(淘汰)
- 引用计数法就是如果一个对象没有被任何引用指向,则可视之为垃圾。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不能检测到环的存在
-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值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 首先需要声明,至少主流的Java虚拟机里面都没有选用引用计数算法来管理内存
-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默认年龄0岁
每个对象有一个年龄,如果小于或者等于15岁,存放在新生代里面,如果大于15岁就会存放在老年代
GC线程不定时进行回收时,如果对象被引用的话,年龄就会加1,如果没有被继续回收年龄会减少1
如果年龄为0岁的话,会被垃圾回收机制认为是不可达的对象,会被清理掉
2、根搜索算法
- 概念:
- 根搜索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名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 算法:
-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即GC Roots到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 如何选取GCRoots对象,在Java语言中,可以作为GC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 (1).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局部变量区,也叫做局部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2). 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3).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4). 本地方法栈中JNI(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 从上图可以得出对象实例1、2、4、6都具有GC Roots可达性,也就是存活对象,不能被GC回收的对象
- 而对于对象实例3、5直接虽然连通,但并没有任何一个GC Roots与之相连,这便是GC Roots不可达的对象,这就是GC需要回收的垃圾对象
五、垃圾回收机制策略
1、标记清除算法
- 该算法有两个阶段
- 标记阶段:找到所有可访问的对象,做个标记
- 清除阶段:遍历堆,把未被标记的对象回收
- 应用场景:该算法一般应用于老年代,因为老年代的对象生命周期比较长
- 优点:
- 可以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 必要时才回收(内存不足时)
- 缺点:
- 回收时,应用需要挂起,也就是stop the world
- 标记和清除的效率不高(是一个一个回收的),尤其是要扫描的对象比较多的时候
- 会造成内存碎片(会导致明明有内存空间,但是由于不连续,申请稍微大一些的对象无法做到)
2、复制算法
算法过程:
1、当Eden区满的时候,会触发第一次young gc,把还活着的对象拷贝到Survivor From区;当Eden区再次触发young gc的时候,会扫描Eden区和From区域,对两个区域进行垃圾回收,经过这次回收后还存活的对象,则直接复制到To区域,并将Eden和From区域清空。
2、当后续Eden又发生young gc的时候,会对Eden和To区域进行垃圾回收,存活的对象复制到From区域,并将Eden和To区域清空。
3、可见部分对象会在From和To区域中复制来复制去,如此交换15次(由JVM参数MaxTenuringThreshold决定,这个参数默认是15),最终如果还是存活,就存入到老年代
注意: 万一存活对象数量比较多,那么To域的内存可能不够存放,这个时候会借助老年代的空间。
- 复制算法是新生代使用的
- s0和s1一定有一个是空的,目的是为了存放下一次复制
- 所以一开始对象进入eden区,垃圾回收发现经常被使用,就会进入S0或S1(主要看哪个是非空的)
- 优点:在存活对象不多的情况下,性能高,能解决内存碎片和java垃圾回收算法之-标记清除 中导致的引用更新问题
- 缺点:会造成一部分的内存浪费。不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存块大小比例适当调整;如果存活对象的数量比较大,coping的性能会变得很差
术语:新生代划分为Eden(伊甸园) 与2块Survivor Space(幸存者区)
3、标记压缩算法
- 标记压缩算法和标记清楚算法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使用了排序,解决了碎片化问题
- 任意顺序 : 即不考虑原先对象的排列顺序,也不考虑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随意移动对象;
- 线性顺序 : 考虑对象的引用关系,例如a对象引用了b对象,则尽可能将a和b移动到一块;
- 滑动顺序 : 按照对象原来在堆中的顺序滑动到堆的一端
- 优点: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 缺点:压缩阶段,由于移动了可用对象,需要去更新引用
4、分代算法
- 这种算法,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成几块,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可以用抓重点的思路来理解这个算法。
- 新生代对象朝生夕死,对象数量多,只要重点扫描这个区域,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
- 在新生代,每次垃圾收集器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采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可以参看之前的coping复制算法
- 老年代对象存储久,无需经常扫描老年代,避免扫描导致的开销。
- 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标记-清除-压缩”算法进行回收
新创建的对象被分配在新生代,如果对象经过几次回收后仍然存活,那么就把这个对象划分到老年代
老年代区存放Young区Survivor满后触发minor GC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当Eden区满后会将存活的对象放入Survivor区域
如果Survivor区存不下这些对象,GC收集器就会将这些对象直接存放到Old区中
如果Survivor区中的对象足够老,也直接存放到Old区中
如果Old区满了,将会触发Full GC回收整个堆内存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