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语言之美
这是我在 2012年的一篇作业,一转眼7年过去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当时老师检查作业那天我刚好逃课了,同学告诉我说老师点我名了,等我跑到教室已经下课,在楼梯上,那位老师说"你让我对现在的大学生充满了希望“,这个评价现在想起还是让我觉得自愧不如,如今天天和网络安全、大数据和云计算打交道了。“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
这是我在 2012年的一篇作业,一转眼7年过去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当时老师检查作业那天我刚好逃课了,同学告诉我说老师点我名了,等我跑到教室已经下课,在楼梯上,那位老师说"你让我对现在的大学生充满了希望“,这个评价现在想起还是让我觉得自愧不如,如今天天和网络安全、大数据和云计算打交道了。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边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沈老笔下《边城》的第一段,首先其他什么都不说,就凭你这样看下来,那种平淡,朴实,清新,真诚,简单的气氛就会缠绕而来。若你生活在钢铁水泥的快节奏城市当中,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不可能不放慢脚步。用心感悟,若你是从小就滋润在大自然的亲切的怀抱中的人,看到这样的语句,那股来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会不知不觉的填满你那刻的想象,你也惬意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边城》之美,美其爱,美其情,美其人,美其境,美其希望,美其悲伤、、、、、、于我而言,《边城》早已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世界,一个心灵的向往和慰藉。因为爱之甚深,笔者独以其语言之美做粗略议论,论其朴实,论其意境。
《边城》语言朴实,亲切,我想只要看过这部作品的朋友都深有体会,或许在你读完这部作品之后,你感觉你没有记住任何一句话语,但你内心却有一种“我在湘西“茶峒”那里住过”的错感,你觉得你和翠翠,老船夫,以及那条老黄狗都很熟,你甚至感觉你亲自撑船渡人。这就是平淡出奇的文字给我我们带来的心灵体验,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沉浸在湘西这片土地之后,就赋上了无与伦比的美。作品读起来毫不费劲,而是感觉自己在朴实的语言描述中心如止水,赏湘西之乡土民情,感翠翠之情生意动,其中微妙无比的心里活动,全在沈老笔下若隐若现,使读者读起来欲罢不能,一口气就能读下去。笔者就其中几处略做分析“、、、、、、你看,这点山头,这点树,那一片林梢、、、、、、”这是一句人人皆能写出的话,甚至有些人绝不会把这样的句子放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因为他们觉得这语言乏而无味,冗而无采,纯粹浪费笔墨。其实对于《边城》这部作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语言,我们才能那么实际的感受的湘西之美。别看这些话简单,可真要让你描绘湘西这一带,这“点”那“片”还真是恰到好处,“你看”先入为主容不得你去思考,来吧,跟我来吧“这点山头”刚撇完又来了“这点树”,来不及赏树时又来了“那一片林梢”,一句简单平实的话却调动了你的视觉,触觉,而且还是你心平气和的接受作者的引导,平凡中凸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正如武学中的无招胜有招,声学中的无声胜有声,那点树梢,那点山头,果真神奇般的出现在你的脑海。再者翠翠第一次看到二老时因为误解二老对她的关心而骂道“悖时个脑壳的”对北方的或者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很难看懂,其实若真理解的话,你会不言的一笑,在这个地方停下来,仔细咀嚼一下,因为这对我们湖南人来说,“悖时个脑壳的”真的写的太地道了,地道的让你打心底佩服沈老如此精明的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情感尺度的把握能力。其实很多东西,刚从表面一看,觉得很简单,可事实上,若要自己去创造,那真的相当难,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肯定不要花多大力气,而且很多的闪光点都会被我们以一种“必须有”的标准去简单化。而且《边城》中,几乎没有出现华丽的辞藻,作品更多的是用下里巴人的口气来表达作者对家乡人们和家乡风情的赞美,虽然爱情是个悲剧(也许不是个悲剧),但这份爱情中,带给我们多少感动和欣慰动人的故事,那朴实文章中的字字关情,都是来自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也许你懂,也许你永远不懂。
笔者再论下《边城》语言的意境美,记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吗?那是一部笼罩着夕阳和歌声的诗词,那语言和情感的水乳交融,在我们心中刻下了挥之不去的幻觉美。《边城》中的语言比比皆是,基本上可以把整部作品放大成一座城,我们就是生活在城里的平民甲或者乙。试看“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张美妙歌声浮起了,仿佛轻轻的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那梦和灵魂“飞啊”“飘啊”“窜啊”、、、如此不失浪漫主义的朴实,叫你怎么不入境来呢?再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语言所营造出来的意境,道不明却感受的出,其实,笔者认为,对意境的描写的最高境界就是使读者稀里糊涂的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而出来之后有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
读《边城》,笔者真的有种回到了乡村的感觉,而且我愿意反复的,反复的,反复的读完它,因为它,我回忆起儿时光着脚丫的美好时光,我怀恋儿时家乡的雷雨,怀恋屋前泞泥的马路,怀恋后山的枣树,怀恋和伙伴一起去山里采蘑菇、、、、、、儿时的那些事在我看完《边城》的那一刻神奇般的浮现在眼前,使我不受控制的回忆。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状态啊,是一种多么知足的心态啊,我叹息时光流逝,叹息童年不再,叹息那些玲咚般的笑声和哭声离我远去了、、、、、、可是成长是无法阻止的,鲁迅说“生命从出生那刻起就是往坟墓里面爬去”他的话尽管很悲观却很实在。我们无法改变生老病死,无法逃避落叶归根那一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回头看看呢?去看看那些在你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消失的人吧,生命因为经历而精彩,因为感悟而充实。而平淡朴实的生命之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过程,可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年老时的我们总忘不了儿时简单的生活,因为儿时的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自然社会,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那是一段实实在在的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光。
《边城》让我更深层的理解了生命的涵义,读《边城》,读的就是生命与大自然的故事,我们从沈老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深深的感悟到了他对家乡和生命以及爱与恨,生与死的体会。《边城》朴实语言,和谐意境,让无数忙碌于繁芜世道的人们找到了生命的归宿,我仅仅是其中一个。感谢沈老,感谢《边城》、、、、、、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