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下面将介绍另一种强大的算法——无
参数算法随机森林。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方法,通过集成多个比较简单的评估器形成累积
效果。这种集成方法的学习效果经常出人意料,往往能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也就是
说,若干评估器的多数投票(majority vote)的最终效果往往优于单个评估器投票的效果!
后面将通过示例来演示,首先还是导入标准的程序库: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s://mp3.jiuku.9ku.com/hot/2009/08-27/186947.mp3'

resp = requests.get(url)

with open(r'C:\Users\pandas\Desktop\看透爱情看透你.mp3','wb') as f:
    f.write(resp.content)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sns.set()

随机森林的诱因:决策树

随机森林是建立在决策树基础上的集成学习器。因此,首先来介绍一下决策树。
决策树采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分类或打标签:你只需问一系列问题就可以进行分
类了。例如,如果你想建一棵决策树来判断旅行时遇到的一只动物的种类,你就可以提出
如图 所示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分支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进行分类:在一棵结构合理的决策树中,每个问题基本
上都可将种类可能性减半;即使是对大量种类进行决策时,也可以很快地缩小选择范围。不过,决策树的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每一步的问题。在实现决策树的机器学习算法中,问
题通常因分类边界是与特征轴平行5 的形式分割数据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决策树的每个
节点都根据一个特征的阈值将数据分成两组。下面通过示例来演示。

  1. 创建一棵决策树
    看看下面的二维数据,它一共有四种标签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300, centers=4,
                    random_state=0, cluster_std=1.0)
plt.scatter(X[:, 0], X[:, 1], c=y, s=50, cmap='rainb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组数据上构建的简单决策树不断将数据的一个特征或另一个特征按照某种判定条件进
行分割。每分割一次,都将新区域内点的多数投票结果标签分配到该区域上。图 展示
了决策树对这组数据前四次分割的可视化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分割之后,上半个分支里的所有数据点都没有变化,因此这个分
支不需要继续分割。除非一个节点只包含一种颜色,那么每次分割都需要按照两种特征中
的一种对每个区域进行分割。

注5:其实也有多变量决策树可以获得多特征线性组合的决策边界。—译者注

如果想在Scikit-Learn 中使用决策树拟合数据,可以用DecisionTreeClassifier 评估器: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tree = DecisionTreeClassifier().fit(X, y)
def visualize_classifier(model, X, y, ax=None, cmap='rainbow'):
    ax = ax or plt.gca()
    # 画出训练数据
    ax.scatter(X[:, 0], X[:, 1], c=y, s=30, cmap=cmap,
                            clim=(y.min(), y.max()), zorder=3)
    ax.axis('tight')
    ax.axis('off')
    xlim = ax.get_xlim()
    ylim = ax.get_ylim()
    # 用评估器拟合数据
    model.fit(X, y)
    xx, yy = np.meshgrid(np.linspace(*xlim, num=200),
                            np.linspace(*ylim, num=200))
    Z = model.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reshape(xx.shape)
    # 为结果生成彩色图
    n_classes = len(np.unique(y))
    contours = ax.contourf(xx, yy, Z, alpha=0.3,
                            levels=np.arange(n_classes + 1) - 0.5,
                            cmap=cmap, clim=(y.min(), y.max()),
                            zorder=1)
    ax.set(xlim=xlim, ylim=ylim)
visualize_classifier(DecisionTreeClassifier(), X, y)
<ipython-input-4-aa8c3f501968>:17: UserWarning: The following kwargs were not used by contour: 'clim'
  contours = ax.contourf(xx, yy, Z, alpha=0.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注意,随着决策树深度的不断增加,我们可能会看到形状非常奇怪的分类区域。例如,
在深度为5 的时候,在黄色与蓝色区域中间有一个狭长的浅紫色区域。这显然不是根据数
据本身的分布情况生成的正确分类结果,而更像是一个特殊的数据样本或数据噪音形成的
干扰结果。也就是说,这棵决策树刚刚分到第5 层,数据就出现了过拟合。

2. 决策树与过拟合


这种过拟合其实正是决策树的一般属性——决策树非常容易陷得很深,因此往往会拟合局部
数据,而没有对整个数据分布的大局观。换个角度看这种过拟合,可以认为模型训练的是数
据的不同子集。例如,我们训练了两棵不同的决策树,每棵树拟合一半数据。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显然,在一些区域,两棵树产生了一致的结果(例如4 个角上);而在另一些区域,两棵
树的分类结果差异很大(例如两类接壤的区域)。不一致往往都发生在分类比较模糊的地
方,因此假如将两棵树的结果组合起来,可能就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评估器集成算法:随机森林

通过组合多个过拟合评估器来降低过拟合程度的想法其实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称为装袋
算法。装袋算法使用并行评估器对数据进行有放回抽取集成(也可以说是大杂烩),每个
评估器都对数据过拟合,通过求均值可以获得更好的分类结果。随机决策树的集成算法就
是随机森林。
我们可以用Scikit-Learn 的BaggingClassifier 元评估器来实现这种装袋分类器: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BaggingClassifier
tree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bag = BaggingClassifier(tree, n_estimators=100, max_samples=0.8,
random_state=1)
visualize_classifier(bag, X, y)
<ipython-input-4-aa8c3f501968>:17: UserWarning: The following kwargs were not used by contour: 'clim'
  contours = ax.contourf(xx, yy, Z, alpha=0.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让每个评估器拟合样本80% 的随机数。其实,如果我们用随机方法
(stochasticity)确定数据的分割方式,决策树拟合的随机性会更有效;这样做可以让所有
数据在每次训练时都被拟合,但拟合的结果却仍然是随机的。例如,当需要确定对哪个特
征进行分割时,随机树可能会从最前面的几个特征中挑选。关于随机策略选择的更多技术
细节,请参考Scikit-Learn 文档(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ensemble.html#forest)。
在Scikit-Learn 里对随机决策树集成算法的优化是通过RandomForestClassifier 评估器实
现的,它会自动进行随机化决策。你只要选择一组评估器,它们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
(如果需要可以并行计算)每棵树的拟合任务(如图5-75 所示):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0)
visualize_classifier(model, X, y);
<ipython-input-4-aa8c3f501968>:17: UserWarning: The following kwargs were not used by contour: 'clim'
  contours = ax.contourf(xx, yy, Z, alpha=0.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机森林回归

前面介绍了随机森林分类的内容。其实随机森林也可以用作回归(处理连续变量,而不是
离散变量
)。随机森林回归的评估器是RandomForestRegressor,其语法与我们之前看到的
非常类似。
下面的数据通过快慢振荡组合而成:

rng = np.random.RandomState(42)
x = 10 * rng.rand(200)
def model(x, sigma=0.3):
    fast_oscillation = np.sin(5 * x)
    slow_oscillation = np.sin(0.5 * x)
    noise = sigma * rng.randn(len(x))
    return slow_oscillation + fast_oscillation + noise
y = model(x)
plt.errorbar(x, y, 0.3, fmt='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随机森林回归器,可以获得下面的最佳拟合曲线: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Regressor
forest = RandomForestRegressor(200)
forest.fit(x[:, None], y)
xfit = np.linspace(0, 10, 1000)
yfit = forest.predict(xfit[:, None])
ytrue = model(xfit, sigma=0)
plt.errorbar(x, y, 0.3, fmt='o', alpha=0.5)
plt.plot(xfit, yfit, '-r');
plt.plot(xfit, ytrue, '-k', alpha=0.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真实模型是平滑曲线,而随机森林模型是锯齿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无参数的随机森林模
型非常适合处理多周期数据,不需要我们配置多周期模型!

用随机森林识别手写数字

前面简单介绍过手写数字数据集。再一次使用这些数据,看看随机森
林分类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digits
digits = load_digits()
digits.keys()
dict_keys(['data', 'target', 'frame', 'feature_names', 'target_names', 'images', 'DESCR'])
fig = plt.figure(figsize=(6, 6)) # 以英寸为单位
fig.subplots_adjust(left=0, right=1, bottom=0, top=1, hspace=0.05, wspace=0.05)
# 画数字:每个数字是8像素×8像素
for i in range(64):
    ax = fig.add_subplot(8, 8, i + 1, xticks=[], yticks=[])
    ax.imshow(digits.images[i], cmap=plt.cm.binary, interpolation='nearest')
    # 用target值给图像作标注
    ax.text(0, 7, str(digits.target[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train, Xtest, ytrain, ytest = train_test_split(digits.data, digits.target,
        random_state=0)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0)
model.fit(Xtrain, ytrain)
ypred = model.predict(Xtest)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print(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ypred, ytest))
              precision    recall  f1-score   support

           0       1.00      0.97      0.99        38
           1       0.98      0.98      0.98        43
           2       0.95      1.00      0.98        42
           3       0.98      0.96      0.97        46
           4       0.97      1.00      0.99        37
           5       0.98      0.96      0.97        49
           6       1.00      1.00      1.00        52
           7       1.00      0.96      0.98        50
           8       0.94      0.98      0.96        46
           9       0.98      0.98      0.98        47

    accuracy                           0.98       450
   macro avg       0.98      0.98      0.98       450
weighted avg       0.98      0.98      0.98       450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mat = confusion_matrix(ytest, ypred)
sns.heatmap(mat.T, square=True, annot=True, fmt='d', cbar=False)
plt.xlabel('true label')
plt.ylabel('predicted labe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机森林总结

这一节首先简要介绍了集成评估器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随机森林模型——一种随机决
策树集成算法。随机森林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方法,它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 因为决策树的原理很简单,所以它的训练和预测速度都非常快。另外,多任务可以直接并行计算,因为每棵树都是完全独立的。
  • 多棵树可以进行概率分类:多个评估器之间的多数投票可以给出概率的估计值(使用Scikit-Learn 的predict_proba() 方法)。
  • 无参数模型很灵活,在其他评估器都欠拟合的任务中表现突出。

随机森林的主要缺点在于其结果不太容易解释,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总结分类模型的意
义,随机森林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注:
随机森林参数集合:

  1. n_estimators: 也就是最大的弱学习器的个数。
  2. oob_score :即是否采用袋外样本来评估模型的好坏。
  3. criterion: 即CART树做划分时对特征的评价标准。分类RF对应的CART分类树默认是基尼系数gini,另一个可选择的标准是信息增益
  4. max_features: RF划分时考虑的最大特征数
  5. max_depth:决策树最大深度。
  6. min_samples_split:内部节点再划分所需最小样本数
  7. min_samples_leaf:叶子节点最少样本数。
    8)min_weight_fraction_leaf:叶子节点最小的样本权重和。
  8. max_leaf_nodes:最大叶子节点数
  9. min_impurity_split:节点划分最小不纯度。
Logo

华为开发者空间,是为全球开发者打造的专属开发空间,汇聚了华为优质开发资源及工具,致力于让每一位开发者拥有一台云主机,基于华为根生态开发、创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