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限流

一:基于Redis的setnx、zset

1、setnx

比如需要在10秒内限定20个请求,那么我们在setnx的时候可以设置过期时间10,当请求的setnx数量达到20时候即达到了限流效果。

缺点:

  • Redis中需要保持N个key
  • 固定窗口统计

2、zset
类似滑动窗口,可以将请求组成一个zset数组,当每一次请求进来的时候,value保持唯一,可以用UUID生成,而score可以用当前时间戳表示,因为score我们可以用来计算当前时间戳之内有多少的请求数量。而zset数据结构也提供了range方法让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获取到2个时间戳内有多少请求,

缺点:

  • zset的数据结构会越来越大

二: Redis + Lua实现限流

Lua脚本的优点:

  • 减少网络开销:使用Lua脚本,无需向Redis 发送多次请求,执行一次即可,减少网络传输
  • 原子操作:Redis 将整个Lua脚本作为一个命令执行,原子,无需担心并发
  • 复用:Lua脚本一旦执行,会永久保存 Redis 中,,其他客户端可复用

Lua脚本大致逻辑如下:

-- 获取调用脚本时传入的第一个key值(用作限流的 key)
local key = KEYS[1]
-- 获取调用脚本时传入的第一个参数值(限流大小)
local limit = tonumber(ARGV[1])

-- 获取当前流量大小
local curentLimit = tonumber(redis.call('get', key) or "0")

-- 是否超出限流
if curentLimit + 1 > limit then
    -- 返回(拒绝)
    return 0
else
    -- 没有超出 value + 1
    redis.call("INCRBY", key, 1)
    -- 设置过期时间
    redis.call("EXPIRE", key, 2)
    -- 返回(放行)
    return 1
end
  • 通过KEYS[1] 获取传入的key参数
  • 通过ARGV[1]获取传入的limit参数
  • redis.call方法,从缓存中get和key相关的值,如果为null那么就返回0
  • 接着判断缓存中记录的数值是否会大于限制大小,如果超出表示该被限流,返回0
  • 如果未超过,那么该key的缓存值+1,并设置过期时间为1秒钟以后,并返回缓存值+1

网关层限流
限流常在网关这一层做,比如Nginx、Openresty、Spring Cloud Gateway等,Spring Cloud Gateway网关限流底层实现原理,就是基于Redis + Lua,通过内置Lua限流脚本的方式实现的令牌桶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编写 redis Lua 限流脚本:

   /**
     * @description 编写 redis Lua 限流脚本
     */
    public String buildLuaScript() {
        StringBuilder lua = new StringBuilder();
        lua.append("local c");
        lua.append("\nc = redis.call('get',KEYS[1])");
        // 调用不超过最大值,则直接返回
        lua.append("\nif c and tonumber(c) > tonumber(ARGV[1]) then");
        lua.append("\nreturn c;");
        lua.append("\nend");
        // 执行计算器自加
        lua.append("\nc = redis.call('incr',KEYS[1])");
        lua.append("\nif tonumber(c) == 1 then");
        // 从第一次调用开始限流,设置对应键值的过期
        lua.append("\nredis.call('expire',KEYS[1],ARGV[2])");
        lua.append("\nend");
        lua.append("\nreturn c;");
        return lua.toString();
    }
Logo

为开发者提供学习成长、分享交流、生态实践、资源工具等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成长。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