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太网帧格式的分类:
1,802.3定义的帧格式
2,Ehernet 2定义的帧格式
各字段说明
1,目的MAC:占6字节,表示该帧的接收者(目的地),目的MAC可以是单播MAC,组播MAC,广播MAC。
2,源MAC:占6字节,表示该帧的发送者(出发地),源MAC只能是一个单播MAC。
3,TYPE,占2个字节,表示有效载荷的数据类型。例如,该字段值为0X0800,则表示有效载荷数据是一个IPV4 Packet。
4,载荷数据:该字段的长度时可改变的,最短为46字节,最长为1500字节,
5,CRC:占4字节,表示对该帧进行差错校验
二,使用XCAP构造Ehernet 2
三,以太网帧的分类
1,单播以太帧
2,组播以太帧
3,广播以太帧
四,以太网交换机-单交换机
1,3种转发操作
转发(forwarding):一个帧进入交换机后,通过另外一个端口转发(除自己以外的端口)
丢弃(discarding):交换机把进入端口的帧直接丢弃,被丢弃的帧不进行转发
泛洪(flooding):交换机把从某一个端口进入的帧通过所有的端口转发(除自己以外)
2,交换机的转发原理:交换机系统内存在一个MAC地址表,MAC地址表记录了MAC地址与端口的映射关系。交换机具有学习能力,即交换机基于源地址学习,基于目的地址转发。
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当传输介质进入交换机的某个端口;交换机识别到是单播帧;则交换机根据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查找对应的帧与端口的转发关系转发出去。如果该单播帧在mac表中mac地址与端口对应关系是本端口;则直接丢弃。
如果查找不到该帧在mac地址表中的缓存;则以泛洪的方式转发出去。
交换机如果收到的是广播帧;交换机不会查询mac地址表;而是直接进行泛洪操作。
交换机如果收到的是组播帧;转发比较复杂;将在后文进行表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