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是 mysql 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数据库运行期间各种状态信息。

mysql日志主要包括错误日志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事务日志二进制日志

我们最关注的是二进制日志( binlog )事务日志(包括redo logundo log ),这三种日志。

一、binlog

  • binlog 用于记录数据库执行的写入性操作(不包括查询)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
  • binlog 是 mysql的逻辑日志,并且由 Server 层进行记录。
  • 使用任何存储引擎的 mysql 数据库都会记录 binlog 日志。 

逻辑日志: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录的就是sql语句 。

物理日志mysql 数据最终是保存在数据页中的,物理日志记录的就是数据页变更 。

 binlog 是通过追加的方式进行写入的,可以通过max_binlog_size 参数设置每个 binlog文件的大小,当文件大小达到设定值之后,会生成新的文件来保存日志。

binlog使用场景:

  1. 主从复制 :在 Master 端开启 binlog ,然后将 binlog发送到各个 Slave 端, Slave 端重放 binlog 从而达到主从数据一致。
  2. 数据恢复 :通过使用 mysqlbinlog 工具来恢复数据。

二、redo log

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里面有一个是 持久性 ,具体来说就是只要事务提交成功,那么对数据库做的修改就被永久保存下来了,不可能因为任何原因再回到原来的状态 。

 mysql是如何保证一致性的呢?

MySQL是在每次事务提交的时候,将该事务涉及修改的数据页全部刷新到磁盘中。但是这么做会有严重的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因为 Innodb 是以  为单位进行磁盘交互的,而一个事务很可能只修改一个数据页里面的几个字节,这个时候将完整的数据页刷到磁盘的话,太浪费资源了。

  2. 一个事务可能涉及修改多个数据页,并且这些数据页在物理上并不连续,使用随机IO写入性能太差。

因此 mysql 设计了 redo log , 具体来说就是只记录事务对数据页做了哪些修改,这样就能完美地解决性能问题了(相对而言文件更小并且是顺序IO)。

redo log 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内存中的日志缓冲( redo log buffer ),另一个是磁盘上的日志文件( redo logfile)

mysql 每执行一条 DML 语句,先将记录写入 redo log buffer,后续某个时间点再一次性将多个操作记录写到 redo log file。这种 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就是经常说到的 WAL(Write-Ahead Logging)

注意:

计算操作系统中,用户空间( user space )下的缓冲区数据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直接写入磁盘的,中间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内核空间( kernel space )缓冲区( OS Buffer )。

因此, redo log buffer 写入 redo logfile 实际上是先写入 OS Buffer ,然后再通过系统调用 fsync() 将其刷到 redo log file
中,过程如下:

redo log与binlog区别 :

由 binlog 和 redo log 的区别对比可知:

binlog 日志只用于归档,只依靠 binlog 是没有 crash-safe 能力的。但只有 redo log 也不行,因为 redo log 是 InnoDB特有的,且日志上的记录落盘后会被覆盖掉。因此需要 binlog和 redo log二者同时记录,才能保证当数据库发生宕机重启时,数据不会丢失。

三 、undo log

数据库事务四大特性之一 原子性 ,具体来说就是 原子性是指对数据库的一系列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不可能出现部分成功的情况

实际上, 原子性 底层就是通过 undo log 实现的。undo log主要记录了数据的逻辑变化,比如一条 INSERT 语句,对应一条DELETE 的 undo log ,对于每个 UPDATE 语句,对应一条相反的 UPDATE 的 undo log ,这样在发生错误时,就能回滚到事务之前的数据状态。

同时, undo log 也是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实现的关键。

参考:  juejin.im/post/6860252224930070536

Logo

为开发者提供学习成长、分享交流、生态实践、资源工具等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成长。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