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应极客时间官方编辑的邀请,为最新推出的一个专栏《商业思维案例笔记》中第一期的双周行业热点评论,做出自己的解答 。本篇内容呢,也是将自己的思路跟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更多观点 。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热点内容 。

7 月 21 日,从字节跳动内部人士处获悉,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近日更新个人 OKR。OKR 显示,字节跳动将根据业务形势更新人力计划,大幅降低 2022-2023 年招聘计划,降低组织规模增速,并提升组织效率。 
        
据了解,梁汝波的 OKR 中并未明确招聘计划的压缩比例,但据字节跳动内部人士透露,此前公司内部已在强调组织去肥增瘦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思考的问题:

  • 为什么字节对组织、财务以及业务上,要进行去肥增瘦的动作?
  • 如果你是字节的老板,你会对哪些业务进行去肥增瘦?
  • 假设此刻,你就在字节,你会做何种决策选择?

关于热点一:字节跳动将大幅压缩 2022-2023 年招聘计划,在我看来,是必然,也将是未来大部分公司的趋势 。

为什么会是必然,我们先来看一看字节跳动的发展史。字节跳动成立于 2012 年 3 月,目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 150 个国家和地区,75 个语种 。公司旗下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咨询板块有我们熟知的今日头条,懂车帝,社区版本有皮皮虾、多闪、图虫,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视频板块。抖音,西瓜视频,火山视频都孵化于字节旗下,可以说得上占据了短视频领域的半壁江山。当然,这些列举出来还仅仅占“字节系”的一小部分。作为一家成立仅10年的公司,字节跳动于去年获得 《2021全球独角兽榜》 的榜首,市值高达2.3万亿,一家占了上榜的1058家独角兽公司总市值的10%!可以说,"宇宙厂"的称号名不虚传,这些年的发展也是相当惊艳 。

只用了不到 9 年的时间,字节员工数量突破 10 万。公司发展迅速,必然需要在快速布局扩展疆土的同时,引进大量优秀的人才 。于是,细心的小伙伴就会发现,每年的春秋招,包含社招,字节都会放出大量的hc,提高各种待遇来招贤纳士 。

高速发展的背后,带来的必将是有限市场的快速饱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字节旗下的明星产品,曾经风光无两的抖音,在经历了一段飞跃的上升期之后,目前每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趋于平缓,月活跃用户目前已突破8亿 。在国内人口数量增长每年愈加缓慢,甚至迎来负增长的同时,给到抖音开辟新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小 。并且,在经过了数个版本的迭代,当前的抖音生态已经非常成熟,按道理已经不再需要早期从0-1这个过程中招聘进来的那么多员工了。所以在疫情来临,各家公司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时。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最好的开源节流的方式,必将是裁员。因为将冗余员工及部门裁撤,可以达到增加人效及工作效率的管理方式的作用。用张一鸣自己的话说,就是“去肥增瘦,变得更精干”。

好了,回到问题开始,为什么大幅度压缩招聘计划,甚至可以说裁员也将会是趋势。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无论怎么经营,追求的一定是利益的最大化,不管公司做出什么决策,都是要实现这个效果的 。当字节这样体量级别的公司都要通过裁员,减少人数来止损时,那其他公司也一定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减少hc,裁员永远是降本增效最快速的方法,没有之一 。

如果我是字节的老板,除了对增长缓慢的业务,例如“抖音”,“今日头条“等去肥增瘦之外,我还会重点留意边缘化的业务,比如说“在线教育”。

在疫情来临和国家颁布K12教育整顿政策之前,很多互联网大厂于在线教育这一块都有布局,例如腾讯推出了教育中台腾讯教育应用平台,阿里推出了作业解答App“帮帮答”,淘宝宣布“一亿新生计划”,百度则推出“百度文库大学生版”等等。字节作为互联网第一梯队,也是重资入局,于20年10月发布独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承接其所有教育产品及业务 。

但到了21年下半年,由于受到疫情,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字节旗下瓜瓜龙、清北网校、你拍一等项目都开始实行不同程度上的裁员 。其中瓜瓜龙裁员比例高达50%,你拍一、GOGOKID更是直接被放弃 。

很明显对于字节跳动这样一家科技巨头公司而言,"在线教育"只能属于次赛道,并非公司的核心业务。一旦失去了公司对其认可的业务价值,结果注定是逐步走向没落,在调整组织架构的同时也一定会被优先处理。

假如此刻我就在字节,我不会留恋于公司带给我高平台,各种福利待遇的同时,而忽略了对自我成长的认知 。都说“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今天其实不管是在哪个公司,不论薪资高低,本质都还只是打工人,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跟老板开出的薪资做交易,一旦哪一天老板不需要你了,随时可以将你裁掉。这样的人生注定是“价格人生”,是没有保障的。为了多挣一点薪水,就算再怎么换工作,还是换城市,换项目,实质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我需要做的呢,就像曹老师在评论区跟我分享的罗老师(罗振宇)当时给我们提过一个概念。大家应该想办法活在竹林里面,而不是活在大树里面,竹林倒了还可以跳到另外的竹子上,大树倒了那是真的倒了,直接说就是人生需要多种技能点和职业面,从而提升自己对抗风险和拓宽财富的机会

所以,我会选择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之外的技能,未来可以选择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抑或者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好是能够持续得到利润,建立一条属于自己的管道。并且模式成熟之后,可以选择辞职创业,搭建自己的团队,实现商业模式的裂变,带动更多人就业,真正摆脱公司对个人的发展限制。并且在我有能力之后还要回馈社会,去做慈善,帮助更多值得帮助的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梦想: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活出“价值人生”,而非"价格人生“。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句话,“21世纪的成功哲学,不是你赢了多少人,而是你帮了多少人”。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生命发光发热 。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去助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Logo

为开发者提供学习成长、分享交流、生态实践、资源工具等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成长。

更多推荐